查看原文
其他

独家 | 校长孙玉柱:用不同寻常的管理,搅“活”学校这潭水

2016-10-13 孙习涵 校长派

这是 校长派独家策划的 

校长领导力系列报道 第 7  篇


 北京石油学院附中校长孙玉柱孙玉柱课程是一个学校核心的竞争力。
一些大事可以当做小事来做,但很多小事一定要当作大事来做,关乎教师利益的事情都是大事。


今,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,学校教师阶层容易成为一滩凝固的“死水”,但有一个校长,无论他走到哪所学校,这样的现象都不复存在。这个校长,就是石油附中校长孙玉柱。

 

为了探寻这位校长的管理秘诀,揭开石油附中积累大量声誉背后的故事,校长派记者对孙玉柱进行了专访。

 

校长的第一件大事,

是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


每到一所学校,孙玉柱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。无论是曾经的清河中学还是如今的石油附中,孙玉柱在校长的位置上,始终在思考的一件事是教师需要什么。

 

“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石,没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,学校就无法长远发展。”在校长派记者问及原因时,孙玉柱这样说道。

 

在学校里,只要关系到教师的利益和成绩,孙玉柱都想方设法地将它放大。在清河中学时,他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了一台咖啡机,保证每个老师每天都能喝到纯正的咖啡。



丰富的校本课程


2014年,在清河中学当了五年校长的孙玉柱调任至石油附中。初到石油附中,他就忙不迭地装修了教师的办公室,为教职工修建了免费食堂,即便用餐免费,饭菜却极为可口。

 

“一些大事可以当做小事来做,但很多小事一定要当作大事来做,关乎教师利益的事情都是大事。”孙玉柱强调。

 

制造波澜,防止教师一步步走向平庸


教师需要看到变化,“老师们希望学校继续向前发展,这是他们最基本的愿望之一。”孙玉柱认为,在学校这种相对稳定的象牙塔中,老师们很容易感受不到变化,长期下来容易变得平庸,成为一滩凝固的“死水”。

 

他最常做的就是在这潭静水中制造波澜。但凡有一些学校的发展、学生的进步以及教师的典型事迹,他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传达给老师,营造出一个至始至终在螺旋式上升、变化的大环境。

 

校长派记者了解到,在清河中学时,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师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和相互替换,让高中的老师去教初中,重点班的老师去教普通班。尤其是高三和初三这样的关键岗位,孙玉柱更是重点关照,让它保持一种高度的流动性。

 

他还采用过干部轮岗制,让德育、教学等不同部门的干部进行岗位的轮换。

 

孙玉柱就像一台搅拌机,不断地将教师群体搅动起来,让教师进行岗位上的流动和轮换。在他看来,流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,流动的过程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压力,同时也会对自身进行反思。

 

“如今中高考改革的趋势充分说明未来教育需求的是符复合型人才,老师需要能够驾驭多门学科,同时,干部也需要懂得多项职能。”孙玉柱说。

 
语文公开课上,老师们认真地听评课


在石油附中,学校每一门学科背后都拥有一个专业的专家团队,专家可以进入课堂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甚至一对一的指导,这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。

 

与此同时,孙玉柱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,比如建立发表学术文章的平面媒体渠道,鼓励老师去校外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、走向外地进行赛课展示,充分挥发教师的影响力。


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,为学生的未来奠基


除了重视教师工作,孙玉柱在两所学校担任校长期间,把很大的经历投入在课程。“课程是一个学校核心的竞争力。”石油附中,以“铁人精神”为独有的校园文化,孙玉柱将铁人精神延伸到了德育和教学,开发出了“铁人”系列的校本课程。

 

如今在石油附中有100多门校本课程,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。

 
日本高中生访问团访问学校,与同学们交流互动


“只创新不传承,自己搞一套是大忌。”孙玉柱一边着手于改革,一边紧握着时间的命脉。“要尊重学校的历史文化,进行可持续地创新,决不能割裂历史。”

 

孙玉柱秉持开放式的办学理念,让石油附中的开放式办学在片区内积累了大量的声誉。

 

一方面,石油附中所处的位置是高校集中区,学生随时可以去周边高校,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。

 

四年前,石油附中与北京语言大学签订合作合作,目前为止已经开设了七大门类14门课程。小语种课程在学校内广受欢迎,一在选课平台上推出就被一抢而空,也成为了石油附中尤具特色的校本课程。

 

而借助北京语言大学在世界各地所招收的孔子学院的生源,对外交流成了石油附中的一道亮色。学校每半年都要接待十多个外国代表团。

 
北京语言大学携手石油附中开展绿植领养活动


石油附中同时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国际学校,但和以培养中国留学生为目标的国际学校不同,孙玉柱想培养的对象是参加中国高考的外国学生。

 

孙玉柱欣然于广泛的对外交流形式,因为它能打开学校国际化的通道,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的意识能力。

 

另一方面,孙玉柱也希望将学校自身的资源对社会辐射,将学校进行社会化,让校园里的孩子提前接触到社会,为他们将来的入世打下基础。

 

他在学校内建立了一个心理中心,专门为周边社区提供心理咨询。他还让学生管理食堂的小卖部、进行垃圾回收处理,尽可能地让他们多一些社会体验。

 

管理方式要符合学校生态,哪怕一般的校长不敢尝试


和教学方面的改革相比,孙玉柱的管理方式则显得更为大胆。

 

在石油附中,他采用的是接近于扁平化的管理手段,在保留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层级。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原有的金字塔机构,“传统的管理模式自然有它的优势,无论哪种管理模式只要适合的就是好的。”

 

在这个基础上,他让年级组长直接面对老师,刨掉了中间多余的层级,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工作传达的效率。

 
学校天文社团观测金星凌日


来到石油附中之后,孙玉柱发现学校的领导层很有自己的主见,为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,提高参与度,孙玉柱施行了集体领导制,学校从大到小的集体会议都采用集体研讨的的方式。“也就是集众人之智,形成一股合力,一起治理学校。

 

“这样的集体领导制一般的校长并不敢尝试,但它却很符合石油附中的生态。”孙玉柱告诉校长派记者。

 

校长的自我成长,是提升领导力最重要的途径

 

“你所经历的人和事都千差万别,人与人之间、学校与学校之间都存在差异,这需要你不断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提炼。”,孙玉柱善于反思,他尤其倡导学习美国式的案例分析,从一个个案例中分析优势和不足。

 

在与校长派记者谈校长领导力的过程中,孙玉柱提到了三个评价维度:其一是教育教学的质量,这是核心;其二是能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;其三是是否具有创新力,这种创新必须要基于传统的基础之上。

 

校长派记者还了解到,这些年,孙玉柱一直在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学习和成长,一方面,广泛涉猎书籍,不仅局限于教育,还包括法律、经济、管理;另一方面,不断地去尝试一些新的经历和体验。

 

“一个校长一定要就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,不能仅仅分管教学,或分管德育。”在他心目中,提升领导力最重要的途径,是校长的自我成长。


延伸阅读


独家 | 校长肖远骑:做学校就是做文化,不能是假把式、空花瓶

独家 | 清华附中王殿军深度解读“校长的境界与名校的责任”

独家 | 校长高峰:应试让教育异变,课改十余年仍遗存三大问题

独家 |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:学校围墙正在垮塌,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

校长领导力系列② | 国际教育“新兵”王红军:为世界培养认同民族文化的中国人

校长领导力系列① | 陈永平:提升教学领导力,给学生能“自我生长”的知识




策划 | 安飞作者 | 孙习涵编辑 | 邹筠 马楚涵


我们在一起,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